(注1)赵秉志:《中国逐步废止死刑之新思考》,载《中国监狱学刊》,2005.1.5。
(注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352页。
(注3)马长生、邱兴隆:《刑法热点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注4)徐汉明:《论死刑兴衰演进的动因及其本质——兼论中国死刑的保留与限制》,载陈兴良、胡云腾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4年度)第一卷:死刑问题研究(上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46页。
(注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0页。
(注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6页。
(注7)同(注6),第153页。
(注8)高铭暄:《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1期。
(注9)黄京平、石磊:《简析中国非暴力犯罪及其死刑立法》,载赵秉志主编:《中国废止死刑之路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注10)(美)德沃金:《法律帝国》[M],李常青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361页。
(注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第76页。
(注12)贾宇:《中国死刑必然走向废止的理由分析》,西北政法学院网站,2005.4.21。
(注13)钊作俊:《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载《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注14)这是日本学者正田荡三郎的论述,转引自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44页。
(注15)(注16)同注(4),第49-50页。
(注17)同(注6),第154页。
(注18)同(注4),第52页。
(注19)夏勇:《中国废除死刑应有的观念准备》,载陈兴良、胡云腾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4年度)第一卷:死刑问题研究(上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7-258页。
(注20)同(注13)。
(注21)马克昌主编:《刑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121页。
(注22)《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68页。
(注23)(注24)同(注12)。
(注25)同(注5),第43页。
(注26)赵长青:《论死刑的适用》,载正义网,2000.10.27。
参考文献:
1、蔡彰:《中国刑法读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赵秉志主编:《刑罚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赵华栋:《我国死刑制度现状及思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4、黄京平:《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5、邓亮:《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考》,载于邓正来主编:《毕业论文精选精评(法学卷)》,西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6、王新清、李蓉:《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王世洲:《关于中国死刑制度的反思》,《新华文摘》,2004年第15期。
8、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9、陈兴良、胡云腾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4年度)第一卷》。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7/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