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原创论文
|
法律专业论文
|
法律专业论文下载
|
法律专业原创论文
|
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
法律专业免费论文
|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论文网
->
法律专业免费论文
-> 女性犯罪趋势探析
女性犯罪趋势探析
XCLW109616 女性犯罪趋势探析
前 言
二、当前女性犯罪的状况
三、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四、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
五、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六、小 结
七、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当前女性犯罪逐渐发生了变化,其犯罪比率增长,探究其内在联系,去查找其成因,最大限度预防女性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达到掌握女性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追寻违法犯罪根源,研究预防对策,使我国女性犯罪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本论文就女性犯罪的趋势和状况来分析与探讨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女性犯罪的控制和预防对策。
[关键词]:女性犯罪趋势 状况 特点 原因 预防对策
女 性 犯 罪 趋 势 探 析
前 言
自人类社会的产生,并自有犯罪这一概念和现象以来,女性犯罪的比率一直是在很低的比率下徘徊。但当前,女性犯罪逐渐发生了变化,其犯罪比率增长的幅度是越来越大。就我国而言,也同样呈上升趋势。有关资料显示,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我国青少年犯罪增加了2.5倍,而女性犯罪则增加了近10倍。某市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近几年女性犯罪的上升趋势:1991年、1992年、1993年女性犯罪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37%、62%、244%。并且目前这种发展的趋势仍未停止。
由此可见,女性犯罪已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其内在联系,去查找其成因,最大限度预防女性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既是当务之急,又存有长远意义。为达到掌握女性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追寻违法犯罪根源,研究预防对策,使我国女性犯罪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以下将从当前女性犯罪的状况及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状况
女性犯罪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传统到向现代型演化的过程。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女性犯罪在刑事犯罪中的比率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3%到20世纪80年代末则为4%—10%,现在则高达10%—20%,其增长数量接近10倍,据专家预测,今后十几年我国女性犯罪率将继续上升,这个态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中以卖淫数量增长最快,此外,少女犯罪、暴力犯罪也呈大幅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性犯罪客体范围呈扩大化趋势。
从犯罪性质上看,现阶段女性犯罪的客观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诈骗、拐卖等这些侵财、侵权型的罪名上,而且已经迅速向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客体方面的罪名上蔓延。如放火、投毒等恶性案件,在我国女性犯罪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二)、女性犯罪主体结构呈群体化趋势。
从犯罪形式看,女性犯罪已由过去的单独一人作案转向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配合实施犯罪,主体呈群体状态,也就是共同犯罪的形式居多。如一些女性三、五成群的以上街购物为名趁卖方不注意时,她们共同配合,鱼目混珠将物品盗走。她们屡次作案,频频得手。
(三)、女性犯罪手段呈高科技智能化趋势。
过去女性犯罪手段较单一,易被识破,而当前有相当多的女性犯罪如同男性犯罪,显示出高明手段并智能化。一是预谋性强,事前经过预谋选择对象、时间、地点,周密安排后方开始行动。二是隐蔽性强,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实施犯罪以逃避打击。
(四)、女性犯罪呈成人化趋势。
以往女性犯罪以青少年居多,但现在从犯罪年龄上看,女性犯罪由低龄化向成人化发展,并且中、青年居多,成人化非常明显。
(五)、女性犯罪呈重刑犯罪化趋势。
以往女性犯罪多是轻刑案件,社会危害性较小,但当前女性犯罪重刑已普遍,她们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社会危害性特别严重。如今我们在报端、新闻报道中女性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是屡见不鲜。
二、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各种类型的犯罪都有其独具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特点,因此女性犯罪亦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被动性犯罪
在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男女的进一步平等,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仍属于弱势群体,女性犯罪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自上当受骗,从屈从到甘从型,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是相对较小的。女性犯罪案件中,有近80%是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如女性贪污犯罪的案件,据数字统计表明,近90%的女性都不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而是会计或出纳,出于对领导的盲从,或者是来自领导的压力,而被动的成为领导实施不法行为的工具。
(二)、无知犯罪
由于对法律的无知和淡薄而用无知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这类犯罪主要集中在农村犯罪女性中,正是她们接受教育较少,很多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她们的法制观念相当朴素,只知道杀人偿命,因此当她们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手段。她们不是求助于国家司法机关或政府,而是忍辱偷生,在这种情况下,她们极易由被害人演变为犯罪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高知犯罪上升
女性犯罪中具有较高知识的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这类犯罪案件主要是城市中的女性犯罪。这类女性犯罪人多数知法、懂法,只是恶性膨胀的物质需要或情感需要淹没了她们的良知、法制感而知法犯罪,大多是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
(四)、女性犯罪多具激情犯罪
女性的情感十分丰富和强烈,遇事很容易动感情,这和她们高级神经的兴奋过程较强,抑制较弱有关系。这一特点促使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控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过激的行为。如实施伤害、杀人等突出性犯罪行为。
三、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
女性犯罪是近年来犯罪学研究的重点,概括起来既有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原因。多种主、客观原因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在此我们有必要探求女性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女性犯罪的自身原因,我们可以从女性心理和女性生理及自身的修养三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心理原因,主要体现在女性犯罪人心理障碍,偏狭自私,遇事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有的女性贪图安逸享受、好逸恶劳,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而是采取非法的手段去索得。二是生理原因,女性有两个特殊的生理期(青春期)和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显得焦虑、烦躁、心境变化快、情绪波动大、攻击性增强,易于实施各种犯罪行为。三是自身修养原因,这类女性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对事物的是非分析能力差。女性这三方面是易诱发女性犯罪的自身原因。
(二)、家庭和外界环境原因
女性所处家庭地位及外界环境的不良状况,也是女性犯罪的诱因。具体体现在家庭暴力和婚姻和感情危机。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追溯根源,主要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丈夫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丈夫是凌驾于女性之上,可以随便打骂。而女性先是忍气吞声,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女性忍无可忍时,便采取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不计后果、完全不考虑是否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婚姻和感情危机也是容易使女性铤而走险、冲破道德和法律的防线,从而导致犯罪恶性案件的发生。
(三)、社会原因
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社会是否稳定,社会风气的好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杆,同时也是左右各类犯罪发生率的重要筹码。不良的社会风气就是引发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之一。例如时下流行的婚外恋、包二奶、一夜情等现象日益蔓延,使无数个家庭陷入危机,特别是女性深受其害,这将导致女性心理失去平衡,容易选择极端的方式去宣泄内心的愤怒。
四、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率的增高给社会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各种新的矛盾将会接踵而来,女性犯罪问题也将更加严峻。因此,女性犯罪问题已经是我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有效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贯彻好“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治方针,把预防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并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帮助女性,从而遏制女性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环境。
(一)、研究更新教育观念和机制,防止女性犯罪。所谓更新教育观念和机制,其实就是加强女性的科学文化教育和女权意识教育,提高女性整体素质,增强法制观念。要结合“五五”普法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除了努力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外,还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使她们学法、懂法、守法,培养其自立、自重、自爱、自我保护能力。当前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第一要大力宣传教育和认真贯彻《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等,使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提高女性的法律意识和女权意识。第二要破除“男尊女卑” 的陈旧观念,大力宣传尤其要在农村广泛宣传女孩受教育的权利和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命运和减少女性犯罪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改变“女孩读书无用”的观念。把“九年义务教育”贯彻好、落实好,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减少女性犯罪。
(二)、改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文明,截堵导致女性犯罪的漏洞。
社会环境的改良,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方面,也是预防女性犯罪中最重要的一环。社会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明,一个文明的社会是稳定的前提和保障。改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文明,首先要建立良好有秩的社会,消除犯罪区域和环境,强化社会管理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如我们可以组织居民区内建立治保防卫组织,定期巡视了解社区内的治安动态,排斥外来闲杂人员在社区内游荡,加强对社区内小型商业服务场所进行宣传以及由政府来发展社区的经济活动和娱乐活动等等,从水源头上遏制和堵截女性犯罪的漏洞。
(三)、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为女性创造良好的保护环境。
家庭是女性的一个重要场所,它以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性。一般而言,少女犯罪尤以家庭中的不和谐,父母子女关系冷漠或紧张有关,因此我们要发挥家庭主阵地作用,重视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的修养,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为女性创造良好的保护环境。我们要按照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女性。要发挥各群众团体、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女性的教育、保护和管理。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可采取街头法律咨询、专题报告会等载体活动进行有益的女性犯罪预防工作。由妇联、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定期进行培训,增加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社会科学、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针对女性心理,对因生活和感情挫折而情绪不稳定、意志较脆弱及时进行心理医生咨询,培养女性健康的心理素质。
另外,开展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女性的法制观念教育。对婚外恋、包二奶、家庭暴力等不良社会现象,不但需要道德矫治还需要法律严惩。法律应当出面干预,修订《婚姻法》应当更多地参照道德观念,并且通过立法来提高公民的意识,让婚姻当事人发生家庭矛盾时注意分寸。由于婚姻家庭矛盾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刑事犯罪,影响社会稳定。为维护家庭的稳定,为减少女性犯罪,相关法律的出台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维护我们的时代风气和社会进步。同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犯罪一样,减少、预防女性犯罪的本身也是保护女性权利。惩治只是手段,法律的意义在于预防。如果女性能及时得到帮助或心理咨询,就可能避免陷入个人情绪中。所以,社会应该设立更多的援助机构,帮助受害女性寻求合法的手段保护自身的权益。
(四)、加强对女性的健康保护。
女性的健康状况会成为导致妇女犯罪的诱因之一。因此,应注意女性的健康保护,开设专门服务女性的健康机构,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缓解女性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营造妇女愉快的心境。同时,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期间,适当减轻女性的工作压力,加强对女性的健康检查和健康服务,为女性职员的正常、健康的工作提供条件。
(五)、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政策,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职工下岗,而女职工是首当其冲,在下岗职工中,尤其以中、青年女性居多,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女性职工,再就业非常困难,生活没有着落。长期的再就业困难不仅造成家庭经济的困难,也造成一些女性无所事事,这无疑加大了女性犯罪的危险。因此,政府在安排再就业工程时,应该对女性的再就业问题加以解决。例如,无偿为下岗女性开设各种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开设社会福利工厂,设立再就业联系网络等。另外,对于再就业的女性,社会也应提高其就业的成就感,以保持其对职业的积极心态。比如,提高女性平等合理的晋升、奖励机会,给女性提供可以发挥专长的机会,加强对女性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
小 结
综上所述,当前这样的女性犯罪趋势,势必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庆幸的是,女性犯罪现已成为一大热点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关于其趋势的探讨和剖析,许多学者都有其独到的论述,可谓是各抒己见。笔者认为,其中的内在联系众多复杂,并且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结合成,又会引起许多新的问题。上述的剖析只是其中的主要部分,限于篇幅的缘故,仍有一些问题并未涉及,还有许多课题有待人们发现、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预防女性犯罪,仍需要更深更广的研究和交流。
参 考 文 献
1、《青少年犯罪:预测、预防、综合治理》/李兰其/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
2、《犯罪学要论》/张旭/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犯罪心理学》主编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4、《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女性犯罪趋势探析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农村犯罪成因及治理对策
下一篇
:
对我国现行行政赔偿归责解读与批判
Tags:
性犯罪
趋势
探析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法律专业原创论文
法律专业免费论文
法学原创论文
法律专业论文下载
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法律专业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