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FY1721 论文字数:9544,页数:09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成因研究 [内容摘要] 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未成年人就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充满希望的、美好的春天。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接班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力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与70年代相比提前了两到三岁。8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例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后,虽说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但未成年人犯罪中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比例却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能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1999年6月28日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二部法律以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原因为立法思想,有利于把未成年人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有力措施,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成因 预防犯罪对策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