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FY320 论文字数:14281,页数:19
商业贿赂法律规制探析
摘 要: 对于商业贿赂,目前我国法律普遍采用的是93年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国家工商总局1996年颁布的《暂行规定》中的概念。但是事实上,这个概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商业贿赂的主体,商业贿赂的行为表现等并未能全面地概括。本文首先对商业贿赂的定义进行研究。其次,对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特别是主体,即商业行贿方与商业受贿方进行研究,最后,对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归类,判定其构成要件的得失。通过对中国与国外(如美国、德国)关于商业贿赂立法现状的分析比较,从商业贿赂的定义、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剖析我国反商业贿赂的立法体系,并对制定反商业贿赂法律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贿赂、行贿主体、受贿主体、回扣、折扣、反商业贿赂法
目 录
摘 要: I 1. 引言 1 2. 商业贿赂概述 1 2.1 商业贿赂的定义 1 2.1.1 我国商业贿赂的定义 2 2.1.2 商业贿赂的内涵 2 2.2 商业贿赂的特点 3 2.4.1 商业贿赂主体 3 2.4.2 商业贿赂的主观方面 3 2.4.3 商业贿赂的客体 3 2.4.4 商业贿赂的客观方面 3 2.3 商业贿赂的危害表现 4 3. 国内外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的现状研究 4 3.1 国外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现状 4 3.1.1 美国 4 3.1.2 德国 5 3.1.3 评价 7 3.2 我国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的现状 8 3.2.1 立法概况 8 3.2.2 表现形式 9 4. 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存在的问题 12 4.1 商业贿赂概念过于模糊,范围狭窄 12 4.2 商业贿赂主体过于狭隘 13 4.3 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认定标准过于形式化 14 5. 完善中国反商业贿赂法 15 5.1 清晰界定商业贿赂的概念 15 5.2 考量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准确界定商业贿赂主体范围 15 5.3 从实质上界定商业贿赂的客观方面 16 6.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