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FY240 论文字数:8551,页数:13
【内容摘要】《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颁布施行,不少企业纷纷在该法施行之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引发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案剧增,给有限的审判资源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在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同时,立法与司法部门如何从程序上应对急剧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应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按照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诉讼后,仲裁裁决便不发生法律效力。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中对于仲裁认定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也不能以仲裁认定的事实直接来认定案件的事实。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作为一部专门调整劳动争议的具体法律,其内容的许多规定和我国《劳动法》(1995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有较大变化,出现了许多亮点,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仲裁前置 一裁终局 诉讼程序 新问题 见意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前的“仲裁前置”制度-------------1 二、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的亮点评析-----------------------2 (一)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界定了劳动争议的范围 (二)强化了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 (三)延长了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并规定了仲裁时效的中止、 中断和延长制度 (四)对两类劳动案件规定了限制性的“一裁终局”制度 (五)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审限,并规定了对于超限案件直接 起诉以及对事实清楚的部分先行裁决的制度 (六)明确劳动争议举证责任 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突出了仲裁程序,弱化了诉讼程序----------9 四、实践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9 (一)仲裁门槛降低,滥诉现象突出 (二)办案人手不够,按期结案艰苦 (三)建立仲裁员资格准入制度和仲裁员信息库 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行中的完善建议--------------------------10 (一)劳动争议调解贯穿仲裁始终,也可设立简易程序 (二)增长办案人员,或设置劳动争议仲裁院 (三)建立仲裁员资格准入制度和仲裁员信息库 六、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118元)